我35歲才明白的真理:身邊親戚朋友的數量,多半是由「錢」決定的。

2025-07-01     楓葉飛     反饋

我35歲才明白的真理:身邊親戚朋友的數量,多半是由「錢」決定的

還小時的時候,總覺得只要自己善良,對任何人友愛,那麼身邊親近的親戚朋友就不會少。

然而在成年路上,經歷一些事情後我才發現:身邊親戚朋友的數量,並不是自身有多好多善良決定的,而是靠自己手裡的錢有多少決定的!

你有錢哪裡都有親戚朋友,你沒錢,就算親戚住你隔壁都會如同陌生人一樣。

這道理我是非常有感觸的。

我1984年,出生於廣東一個農村家庭。

我們這個村,原先都很窮,家家祖輩靠種地為生,沒啥大發展。

在28年前,我們這主要還是靠種水稻為生,直到96年開始,陸續改種果樹,才開始發展起來。

我家父母比較務實,沒有趕上早批種果樹的浪潮,別人都放棄種水稻大肆改種果樹時,我父母為了供養我和弟弟妹妹上學,就沒跟著去種果樹。

因為種果樹不是當年種了就有收成的,得種三年以上,才開始慢慢有。

而那些早批敢直接放棄水稻改種果樹的人,大多數都是家裡有點錢,或者孩子少的,更或者家裡有人在城裡打工的,有點穩定收入的。

錯過了這大好機會,我們家也和村裡大部分人的經濟條件拉開差距。

他們一個個靠種果樹都小富了,建新房、買新家具、買車,送子女去城裡讀書等等。

而我們家依舊住老屋,沒有室內廁所,只有家背後的30米遠的旱廁。

家裡雖然住在很大老屋裡,但是和幾個叔伯同住的,我們家房間少,只有三間住房,一間柴房和一間牛欄。

所以家裡也沒有像樣的客廳,父母的房間就是客廳,廚房是土磚頭壘起的土灶,我19歲時,還跟弟弟擠在一間房睡。

因為這種差距的拉開,我發現身邊的親戚朋友,漸漸少了來往和聯繫。

就比如我那三個姑姑,以前我小的時候,她們回娘家都是在我爸和兩個叔伯家裡,輪著走親的。

今年在我們家吃飯,明年就去叔伯家,或者中午在我這吃,晚上就去叔伯家,住宿也是各家輪著住。

後來,大伯和三叔靠種果樹發達了,紛紛另外建了房子,三個姑姑就很少來我家走親,每到年初二,或者一些節日,她們都選擇去大伯或三叔家裡。

慢慢地,原本同是一家人的大家庭,結果我們家就因為條件問題,脫離了這個大家庭。

家裡有時候揭不開鍋,需要資金周轉時,總想著跟有錢叔伯們借點,但他們都愛搭不理,總是裝出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。

就算真的借過幾次錢給我們,都是有種施捨和可憐我們的態度。

我記憶最深的就是,當年我19歲,高考落榜後,我很想去外婆家那邊的學校復讀,爭取考個大學來的。

但那個學校收費高,要1200元的復讀費,那時候弟弟妹妹也在讀書,一個初中,一個高一,父母拿不出太多錢,但也不想埋沒了我,於是就帶著我去了大伯家借錢。

就跟大伯借1200元交學費,當時我們是很有誠意去的,帶上了父親在山上摘的干紅菇和中藥材,還抓了一隻雞過去。

我們以為種果樹小富了的大伯,會很爽快地借給我們,但他卻這樣拒絕了:「不是我不想借給你們,但我手裡的錢也很緊張,要買肥料,又要請人幹活啥的......」

父親覺得1200元,可能太多了,就降到800元,可還是不行,最後降降降到400元,大伯都沒借.

當時我看到父親為了給我借錢,卑躬屈膝地向自己的親哥哥,一點尊嚴都沒有時,我心中的別提有多難受。

父親想為我再四處借借,但找了七八個親戚朋友,就有一個親戚借了300元給我們,其他都是沒借。

一個個都說沒錢,但都是騙人的,就像我大伯那樣,頭一晚說拿不出那麼多錢,第二天就拉著我大伯母去縣城買了一千多的液晶電視。

而不肯借錢給我們,我大概也知道原因,就是嫌我們家窮,怕借了就難還。

那時候,我算是被現實的社會狠狠地上了一課。真是借錢見人心,沒錢就沒親戚。

後來,我不想為難父母,選擇放棄復讀,去了縣城的打工。

剛出來打工的那幾年,我一直沒找到什麼好工作,東干一下,西干一下,也沒掙到什麼錢,但也算是幫助父母分擔了弟弟妹妹讀書的開支。

在26歲的時候,我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,是我現在的老闆。

當時我去了一家酒樓做服務員,老闆見我做事踏實能幹,還笑容好,待人也不錯,就找我做了他的專職司機。

從那時候開始,我的人生就開始走運了。

給老闆開了三年車,陪老闆去過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,他把我當親弟弟一樣,教了我很多東西,漸漸我也成了他的左膀右臂。

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,從一家酒樓漸漸發展成4家分店,後面又涉足ktv,小商超等等。

老闆做大了,我也跟著吃香,29歲時,就沒做司機了,改做他的助理,處理很多瑣事。

31歲時,新開的酒樓分店缺人手管理,我臨危受命被派遣過去幫忙,原本說好只是幫個半年的,結果這麼一干,我還乾上手了,那家新店被我經營得很紅火,幾次業績遠超比總店。

後來,老闆越來越重用我,34歲那年把我提到了經理位置,管理4家酒樓分店,年薪提到40萬,業績好年底還有分紅。

我發達了,家裡的生活也隨著我變得富裕起來。我也在老家建了新房,還在城裡買了兩套房子,一套自住,一套給父母的。

而升經理做了大官,買房又建房後,我突然感覺身邊的親戚朋友就多了起來。

從前不怎麼理會我們家的三個姑姑,最近這些年就和我父母走動很頻繁了,時不時就來我們家做客,又是送禮又是誇讚我的。

大伯和三叔也差不多,每次回老家去,都會熱情招呼我,從過去趾高氣揚的,到現在都變成以我為尊。

原本村裡不怎麼走動鄰里,也在這時候,跟我們家親近多了,就像過年回去祭祖公,都會把最好的位置留給我們家。

我父母說,以前窮的時候沒人來,家裡買兩斤茶葉,一整年都泡不完,現在我出息了,家裡一個月至少要2斤茶葉才夠了。

而我這邊呢,以前手機里除了同事和客戶的電話,就沒幾個親戚和老家人的。

現在就不同了,家裡大部分親戚的電話都有了,就連村裡的,可能家家都有一個電話號存在我手機上。

這些不是我自己去添加,都是他們找我借錢、借物、攀關係、找工作、求幫忙等等,各種各樣的方式,主動添加我的。

這些年,生活變化帶動身邊親戚朋友的變化,讓我明白了一個真理,那就是:「一個人手裡有多少錢,往往就決定了親戚朋友的數量。」

你有錢有勢,你身邊的親戚朋友就會很多,反之,你沒錢,啥也不是,血脈親戚再多,都會成為陌生人。

說白點,在這現實的社會裡,所謂的親戚朋友,其實很多都是需要金錢去維繫的。

可能很多人會反感這一真理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不應該被金錢影響和區分的,但現實就是如此荒唐,你要想親戚朋友多起來,就只有讓自己變有錢!
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7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6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0K次觀看